发布日期:2025-08-20 14:36 浏览次数:次
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,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,这一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也为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《意见》指出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前我国体育事业仍存在一些短板,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有待优化、体育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,为此,《意见》提出,到2035年,我国将建成覆盖城乡、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,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
《意见》明确要求,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,确保到2025年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6平方米以上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,推动学校、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,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,还将开展B体育“全民健身日”“社区运动会”等系列活动,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。
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
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,《意见》提出,要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,推动体教深度融合,具体措施包括:支持中小学开展特色体育项目,建立“一条龙”人才培养模式;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机制,确保运动员在退役后能够顺利转型;鼓励职业俱乐部与地方体育部门合作,共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。
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
《意见》强调,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支持体育企业创新发展,未来将重点培育体育竞赛表演、健身休闲、体育培训等新兴产业,并推动体育与旅游、文化、科技等领域的跨界融合,还将加大对体育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,推动智能体育装备、运动健康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应用。
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开放
《意见》提出,要进一步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,简化赛事审批程序,鼓励社会力量办赛,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,积极申办和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,提升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。
此次发布的《意见》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政策创新,首次明确提出“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”的理念,打破了以往两者相对独立的发展模式;政策特别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,鼓励企业、社会组织参与体育事业,形成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。《意见》还强调科技赋能体育,提出要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体育训练和赛事管理水平。
政策发布后,社会各界反响热烈,多位体育专家表示,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,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明认为:“《意见》的亮点在于将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有机结合,既注重群众体育的普及,又关注竞技体育的提升,这种协同发展的思路符合体育事业的内在规律。”
广大体育爱好者也对政策表示支持,一位长期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市民表示:“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免费的公共体育设施,让我们锻炼更加方便。”
随着《意见》的逐步落实,我国体育事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,全民健身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,竞技体育的突破将增强国家软实力,而体育产业的繁荣也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,可以预见,在政策的推动下,体育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,还将建立评估机制,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分析,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。
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,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此次《意见》的发布,不仅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,也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,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推进,我国体育事业必将迈上新的台阶。